「文化图层」是什么?
李BOBO | 2024.01.11
「文化图层」是我自己创造的一个概念工具。因为它可以很形象地帮助我理解“文化传播”这件事,所以觉得有必要分享给更多人。
在介绍「文化图层」之前,先要简单说明一下「图层」是什么。简单来讲,我们可以把图层理解成一些透明胶片:在一幅图像之上或之下叠置这些透明胶片,可以产生图像效果,用于构成新的图像。
在软件Photoshop里面,图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很多复杂的图片都是由一个个不同的图层叠加起来的。
借用图层的概念,我们可以把生活中的任何一个抽象的#概念都想象成一个图层,这个图层所覆盖的面积,就是这个概念的影响力,不同的概念互相叠加,就变成了一个复合的文化。
比如有一个图层的名字叫#春节,有一个图层的名字叫#长城,还有一些叫#筷子,#中文,#儒学….这些不同的图层叠放到一起,就逐渐叠加出了#中国文化..
那么文化在传播的过程,就可以把对应的复合图层想象成一种液体的状态,向不同的方向蔓延。
如何我们再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不同的文化,那么我就会看到地图上彼此交汇的不同颜色的液体彼此覆盖,调和出新的颜色:这也是新的文化诞生的过程。
▲ 文化的流动
通过这个「文化图层」的概念,我们可以非常直观地理解文化传播,交汇,以及碰撞产生新文化的过程。
回到个体更具体的生活,当你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和人交换新的信息,当你接纳一个新的概念的时候,都是在进行文化交流。
从以文化为主体的视角出发,文化传播的过程就是让一个概念进入更多人的意识,被更多人所接纳的过程:它既是浮世绘漂洋过海对梵高产生影响,也是基督徒不远万里向世界播撒福音,既是比特币作为一种数字货币被更多人接纳有了经济价值,也是人工智能非常迅猛地进入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而“人”,作为文化的载体,在趟入不同的「文化图层」,让自己变得更加斑斓的过程,就是习得更多文化的过程,同时,也是自己作为一个熔炉,去创造文化的过程。
▲ 人作为文化的载体与发祥地
通常,每一种文化都有一个诞生的时刻,就是那个概念突然生成的瞬间。
对于有些人而言,那个概念可能只是灵光乍现,妙手偶尔,兴奋一下,然后擦肩而过;但是对于有些人,他们却把握住了那个转瞬即逝的想法,通过抽丝剥茧的思考与发展,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成熟的学说,同时,他自己也变成了一个文化输出者。
如果这个过程中,也有一群拥有共识的人拥簇这个文化,他们的互动就共同形成了这个文化对应的“文化中心”。
另一方面,“中心”的存在,也暗示着「文化图层」存在着某种文化密度的高低,就像地理学里的等高线,高的部分比低的部分有更多的势能,以此作类比,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文化存在某种天然的向外传播的属性,当我们用更加可视化的方式去想象这种属性时,「文化图层」有了一种从中心向外部辐射渐变的样子。
▲ 文化等高线
对于我而言,「文化图层」这个概念有两个最大的作用:一方面,它可以把复合的文化理解成不同图层的叠加,这也意味着,我们可以把“文化元素”通过图层的方式无限细分,变成一层一层独立的概念,更有利于我们去精确地解析。
另一方面,「文化图层」又有一种向外流动辐射的感觉,让很抽象的文化变成了一种非常具象的可视化的“流动液体”,从中心流向边缘,让人对文化的传播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在这个基础之上,如果我们还能结合某种历史学的视角,去梳理某个对象的发展史(比如织物的发展史,语言的发展史,宗教的发展史….),那么,我们也就有机会去梳理出对应文化的实际传播方向,甚至可以因此反过来去想象过去地理位置迁移变化的可能…
▲ 南岛语系的传播方向
整体上,我觉得「文化图层」的概念对我们如何去用一种更宏观的角度去观察某种文化的发展与传播起到了非常好的帮助作用。
另一方面,它也作为一种工具,给我们提供了某种去追根溯源,寻找某个文化中心的方式与信心。
因为人类作为文化载体的事实,暗示着我们每个人脑子里的概念都来自于某个遥远的文化中心:对方通过体验,或者互动的方式让我们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接纳。
如果我们能够回想起那个让我们特别能够接纳的,让你特别愿意去寻求答案的对象,在你和他之间画一条连线:在你去往他的那个方向的延长线上一眼望去,也许,你会发现那个一直潜移默化地召唤着你的文化中心。
那个地方,可能就是你的精神家园。
以上。
▲ 文化图层(精简版)